書名:《為什麼法國媽媽可以優雅喝咖啡,孩子不哭鬧?》
作者:Pamela Druckerman潘蜜拉‧杜克曼
譯者:汪芃
出版日:2012.12.27
這是一本讓人捨不得放下的書
為什麼會買這本書呢?
只能說書名實在是太吸引我了!!!
寶寶已經四個多月了......
從剛開始的「嬰兒呆」(大概只維持了1個月吧)
到現在會躺在床上尖叫大哭~
《百歲醫師》也讀了好幾回
試了又讀,讀了又試,試了兩三次
就投降了...捨不得讓小孩這樣哭>"<
而這本《法國媽媽...》釐清了我很多疑問
最終卻能得到和執行《百歲醫師》相同的成果!!
廢話不多說,快來看看這本書吧~
書中提到要相信孩子做得到!!!
這可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概念呀!!!
p.95 多數法國寶寶的進食時間從四個月起就固定了,在法國父母心中,這是每個孩子都該遵循的方式,是常識,而不是千百種育兒哲學中的一派。
p.95 法國寶寶的進食時間幾乎一模一樣。...早上八點、中午十二點、下午四點和晚上八點,有些略有不同,但都不脫這個範疇太遠。
p.95 法國人並不把餵奶稱為「餵食」...小朋友喝奶叫做「用餐」。
p.95 法國寶寶的用餐時間十分自然,似乎就是早、午、晚三餐加一次午後點心。...從四個月就開始遵循大人的飲食習慣了,從此一輩子受用。
p.98 棉花糖實驗在六百五十三個受試兒童中,只有三個小朋友成功抵擋棉花糖的誘惑,撐過研究人員離開的十五分鐘。...米薛爾和研究團隊在一九八八年發表一份研究報告,指出這些當年最能忍的孩子「即使在有壓力的狀況下也不會輕易崩潰」
p.100 叫小朋友冷靜有智慧,就是暗示小朋友是擁有智慧的個體,能理解自己所處的環境,也能控制自己。用這個詞,代表我信任他。
p.101 要讓等待不那麼辛苦,有很多種方法,其中最簡單直接的...就是學習轉移自己的注意力。這種技巧小朋友自己就能學會,家長只需要讓他們練習等待就行了。
p.107 敏銳的母親應該能意識孩子的需求、情緒、興趣及能力,並據以跟孩子正確互動。
p.116 能夠面對限制和挫折的孩子比較有韌性,也比較快樂。
p.116 法國寶寶都在相同時間吃奶,...原則一:在寶寶幾個月大之後,法國人就會開始盡量把餵奶時間固定下來。原則二:每次餵食的時候,份量應該多一些,而非少量多餐。原則三:嬰兒應該融入整個家庭的生活節奏。
p.123 美國人最愛問的問題:「請問怎樣可以加快小朋友身心發展速度?」對此,皮亞傑的回覆是:為何要加快孩子身心發展的速度呢?
看完之後,覺得自己很像潘蜜拉描述的美國媽媽>"<
對於孩子的事緊張半天
事事想做到完美
怕錯過孩子學習黃金期...等等
相較法國媽媽的優哉態度
自己的急驚風像是神經病一樣= =
事倍又功半
其實寶寶是聰明的個體
放手讓他們自己有更多觀察和探索的機會
對媽媽和寶寶都是比較free和easy的最佳方案吧!